电焊又称电弧焊,这是通过焊接设备产生的电弧热效应,促使被焊金属的截面局部加热熔化达到液态,使原来分离的金属结合成牢固的、不可拆卸的接头工艺方法。由于工作场所差别很大,工作中伴随着电、光、热及明火的产生,因而电焊作业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危害。 1、电焊培训提高焊接技术,改进焊接工艺和材料 焊工培训通过提高焊接技术,使焊接操作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人与焊接环境相隔离,从根本上消除电焊作业对人体的危害。通过改进焊接工艺,如合理设计焊接容器的结构,采用单面焊、双面成型新工艺,避免焊工在通风差的容器内进行焊接,从而大大地改善焊工的作业条件;再如选用具有电焊离子荷电就地抑制技术的CO。保护电焊工艺,实现就地净化,减少电焊污染。由于电焊产生的危害大多与焊条药皮成份有关,所以通过改进焊条材料,选择无毒或低毒的电焊条,也是降低焊接危害的有效措施之一。 2、电焊培训改善作业场所的通风状况 通风方式可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其中机械通风是依靠风机产生的压力来换气,除尘、效果较好,因而在自然通风较差的室内,封闭的容器内进行焊接时,有机械通风措施。 3、电焊培训加强个人防护措施 加强个人防护,可以防止焊接时产生的有毒气体和粉尘的危害。焊工培训作业人员使用相应的防护眼镜、面罩、口罩、手套,穿白色防护服、绝缘鞋,决不能穿短袖衣或卷起袖子,若在通风条件差的封闭容器内工作,还要佩戴使用有送风性能的防护头盔。 4、电焊培训加强宣传教育及现场跟踪监测工作 对焊工培训作业人员应进行职业安全卫生知识教育,提高其自我防范意识,降低职业病的发病率。同时,还应加强电焊作业场所的尘毒危害的监测工作以及电焊工的体检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焊工的职业道德】 焊工的 职业道德是:从事焊工职业的人员,在完成焊接工作及相关的各项工作过程中,从思想到工作行为所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焊工个人防护措施】 焊工在现场施焊,为了安全。必须按国家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焊工的防护用品较多,主要有防护面罩,头盔,防护眼镜,防噪音耳塞,安全帽,工作服,耳罩,手套,绝缘鞋,防尘口罩,安全带,防毒面具及披肩等。 【焊条的组成及其作用】 焊条由焊芯及药皮两部分构成。焊条是在金属焊芯外将涂料(药皮)均匀、向心地压涂在焊芯上。焊条种类不同,焊芯也不同。焊芯即焊条的金属芯,为了保证焊缝的质量与性能,对焊芯中各金属元素的含量都有严格的规定,特别是对有害杂质(如硫、磷等)的含量,应有严格的限制,优于母材。焊芯成分直接影响着焊缝金属的成分和性能,所以焊芯中的有害元素要尽量少.含C量应低于0.10%。例如H08A,含S小于等于O.03%、P小于等于0.03%、C小于等于0.1%。 焊接碳钢及低合金钢的焊芯, 一般都选用低碳钢作为焊芯,并填加锰、硅、铬、镍等成分(详见焊丝GB1300一77)。采用低碳的原因一方面是含碳量低时钢丝塑性好,焊丝拉拔比较容易,另一方面可降低还原性气体CO含量,减少飞溅或气孔,并可焊缝金属凝固时的温度,对仰焊有利。加入其他合金元素主要为保证焊缝的综合机械性能,同时对焊接工艺性能及去除杂质,也有一定作用。
一:在发动机不解体的注油方法:首先打开离合器盖,观查分离轴承的磨损情况,若确认轴承无损坏或磨损不超限,则拆下离合器踏板,调节连杆轴销,使分离轴承及其座退回到后的位置,用尖嘴黄油向轴承座的孔加注黄油,直至轴承有油溢出,然后稍转动一下轴承,再次注油,重复以上工作,直到轴承周围都有少许黄油溢出,再使轴承转动,观察油量,如感到轴承转动有阻力,证明轴承内已注满黄油。然后清除分离轴承座各处溢出的少量黄油,把拆下的销子及离合器盖等重新组装好。二:发动机解体的注油方法将发动机解体露出分离轴承与轴承座的装配件,用尖嘴黄油向分离轴承座内圈下方的小油孔加油,轴承有黄油溢出时转动轴承,直到轴承一圈都有黄油溢出即可。